昭陽區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聚焦企業和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主動切換群眾視角,創新改革、整合資源、再造流程,以市、區政務服務窗口融合建設為契機,聚力破難點、解痛點、通堵點,推動“一窗通辦”改革提質擴面、迭代升級,讓辦事企業和群眾享受更多改革紅利。2023年9月底,市、區政務服務中心服務窗口融合暨“一窗通辦”服務模式正式運行,政務服務質效跨越到“新臺階”,高效便捷的昭陽政務服務新模式全面開啟。
破除改革難點,在結構重組中持續降本增效
優化大廳布局。立足大廳實際,綜合考慮不同類型窗口辦件數量、單件辦理時長、窗口負荷和業務特點等因素,充分利用市、區政務服務融合資源,優化布局“1個無差別+9個分領域”受理服務區,設置18個區級無差別綜合服務窗口,讓企業群眾辦事“只到一個窗”。搭建高效秩序。聚焦前臺綜窗統一收(出)件、中臺專人分類受理、后臺部門集中審批職責分工,搭建前、中、后臺“相對分離、相互協作”新秩序,強化前臺綜窗人員優質服務,整合中臺物料流轉協調服務,保障后臺分類審批高效服務。將直面群眾側的受理環節交由專職接件人員,最大限度將審批人員“解放”出來,集中精力管審批、管后端,專心減流程、壓時限,有效破除傳統“自接自審”模式可能存在的審批隱性壁壘,全力提升審批效能。全力降本增效。通過深度整合市、區政務服務資源,受理模式由“擺攤設窗”轉變為“一窗受理”,全面推行“受”“辦”分離,有效解決各部門窗口忙閑不均、階段性辦件擁擠等問題,極大提高審批效率。通過改革,區級政務服務中心綜合接件窗口由117個減少到63個,節約率46.15%,行政成本大幅降低,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。
疏通審批賭點,在體系重塑中建強服務陣地
重構工作體系。推行“前臺綜窗統一收(出)件+中臺專人分類受理+后臺部門集中審批”服務模式,搭建前、中、后臺“相對分離、相互協作”新秩序,強化前臺綜窗人員優質服務,整合中臺物料流轉協調服務,保障后臺分類審批高效服務。將直面群眾側的受理環節交由專職接件人員,最大限度將審批人員“解放”出來,集中精力管審批、管后端,專心減流程、壓時限,有效破除傳統“自接自審”模式可能存在的審批隱性壁壘,全力提升審批效能。無差別綜合窗口運行近半年,共受理辦件1.5744萬余件,完成物料流轉4936次,統一出件1.3124萬余件,政務服務平臺好評率100%。再造業務流程。依托“昭陽區一件事服務”自建平臺,驅動多部門系統、數據、人員相互協同,實現環節整合、流程再造、數據共享、材料精簡,提供跨部門、跨層級的“一件事一次辦”,讓辦事企業和群眾“最多跑一次”。截止目前,拓展推廣“一件事一次辦”事項23個,累計辦理1813件,辦理時限平均壓減30%。讓企業群眾辦事“最多跑一次”。重塑體制機制。按照“統一規范、高效便民、最大綜合”原則,構建由市、區相關負責人任雙組長,各層各區域分設小組長的“一體化”組織架構,定區域、定人員、定責任,通過“日巡查+周檢查+月例會+季評價”監管問效機制,實行“一套標準”全覆蓋網格化管理,為“市區融合共建”“一窗通辦”高效運行提供有力支撐。
打通服務痛點,在開拓創新中凝聚服務效能
創優服務環境。設立市、區幫辦代辦服務中心,組建專業隊伍,建立市、區聯合審批機制,推行幫辦代辦服務、企業聯絡員、涉企檢查報審“三項制度”,為特殊人群和重點項目、社會投資項目提供預約辦、延時辦、周末辦、上門辦、線上辦、郵寄辦等“管家+保姆式”貼心服務。拓寬服務渠道。全力推進“昭魯通辦”,整合綜合窗口資源,設置服務專窗12個,編制公布通辦事項四批次245項;建立完善通辦業務標準規范,統一辦事流程、規范服務指南,推動昭魯兩地實現無差別受理、同標準辦理、審批結果互認;同步建立昭陽、魯甸“異地收件、問題處理、監督管理、責任追溯”工作機制,明確受理地和辦理地工作職責、流轉程序,確保工作權責清晰、高效協同。延伸服務觸角。堅持“政府圍著企業轉,企業有事馬上辦”服務理念,不斷延伸政務服務鏈條,創新開展“政務服務進企業”行動,多部門聯合組建專班,把政務服務送進園區企業、送達項目現場,實行“一企一策”,主動服務、靠前服務、精準服務。目前,已為旗濱玻璃、合盛硅業、云鋁海鑫等多家重點企業提供專業服務220次,項目審批時限大幅縮減。